top of page

台灣365拍攝計畫 徵才∣把喜歡的事進行到底​





Sauniyan少妮媱(漢名李俞暄),排灣族,45歲。2012年自高雄辭去餐飲工作,回到老家台東金峰的歷坵(魯拉克斯),因為想多陪伴母親,也想為自己的部落以及文化多做點什麼。​ ​ 家庭有四名成員,少妮瑤的母親在歷坵照顧中風的親人,父親仍在高雄當大樓管理員,弟弟則在高雄從事聯結車司機。單身的她與母親同住老家。​ ​ 返鄉後少妮媱擔任過世界展望會的課輔老師、社區發展協會的專員,後來因為朋友的介紹,開始熱愛烘焙。2017年她正式在母親的房子成立手工烘焙坊,將部落的小米、紅藜、樹豆放進西式糕點中,發展出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,食材都取之於在地小農,同步協助部落發展。​ ​ 這些年她經常辛苦到各市集擺攤,也經營網路平台,累積了忠誠顧客群。2020年,她在台東市區開設新店面, 整個店內的成本不到一萬元,大部分的佈置來自朋友們家中舊有的器材、家具。開店的房子也是朋友的,以10%~15%的營業淨額來支付房租。人事成本暫前只有少妮媱一人,店面採預約制以及固定一週三日的方式經營著。​ ​ 老家的烘焙坊未來將改建成烘焙教室,讓空間成為部落人的聚集地。少妮媱說:「找到喜歡做的事情,然後堅持下去。」因為喜歡,所以才能走到現在,也因為喜歡,工作對她來說不只是謀生,是交朋友的一種方式。​ ​ 台灣的各行各業、每位為生活在拚博的人,撐起了台灣的365天。​ ​ 邀請您加入「台灣365拍攝計畫」,即日起開始受理。​ ​ 計畫詳情 https://reurl.cc/AgaNpe​ ​ 攝影師:林彥劭​ ​ ----​ 《台灣 365》拍攝計畫希望透過一個「全面觀看」的方式,藉由圖文紀錄來呈現不同族群、階級位置的人在飲食、工作、家庭與社會等生活的差異,看見不同的人們生活在台灣的不同面貌。​ ​ 無論是在工地揮汗的營造工人、在烈日下烹煮食物的小吃攤販、送貨載客的司機、在工廠製造或組裝各類產品的勞工、冒著風雨騎車送餐點到家門口的外送員,或是幫你顧家的保全、照顧長者的看護員等等,每位為生活在拚博的人,撐起了台灣的365天。​ ​ 「台灣365拍攝計劃:看見真實的台灣,必須先看見那些沒被看見的人」​ ​ 2030台灣無貧困推進協會的「《台灣365》 拍攝計畫」,預計拍攝365位不同年齡、職業、族群但生活在台灣的人,希望藉由這個計畫讓大眾看見不一樣的人和故事。​ ​ 這個計畫並不是競賽型徵件,因此不要求高規格的攝影技術。邀請喜歡拍照、對人和故事有興趣的你加入我們,共同述說在台灣這個島嶼上看似平凡但絕對重要的故事。​ ​ 拍攝對象:​ ​ 族群:台灣各族群(如原住民、新住民、老兵等)​ 職業:農林漁牧、各類勞工(如建築工人、攤販、外送員、清潔工、保全、看護、司機等)、待業者、無家者(街友)、接案SOHO…等,但不在此限。​ ​ 即日起開始受理~​ ​ 「應徵須知」:​ 應徵請備妥個人基本資料:姓名、電話、email等,並檢附5張攝影照片(包含5個不同場景並附簡單照片背景說明)​ 應徵請寄:atept2030@gmail.com 曾小姐,主旨註明「台灣365徵才」。​ ​ 拍攝者需參加拍攝行前說明會(時間、地點另行通知)​ ​ 本計畫採「以件計酬」,每案支付拍攝者費用2000元整、拍攝對象1000元整;每位拍攝者可執行多案。​ ​ 規格:照片輸出規格為300dpi以上;若使用手機拍攝解析度為4:3 / 1200萬以上畫素。​ ​ 拍攝重點:拍攝時間為一天,照片取材需至少滿足「家居生活」、「工作」、「交通方式」、「吃飯」等或包含「洗澡」、「睡覺」、「娛樂」等補充素材,但不以此為限。​ 必備素材:全身與半身照、工作場景、住處外觀與宅內屋況、吃飯、生活起居場景、與他人的互動等。​ 補充素材:娛樂、表情、醫療、睡覺等。​ ​ 拍攝者需同意「2030台灣無貧困推進協會」擁有圖片再製及使用權(需簽妥同意書),拍攝者保有著作權。

#台灣365拍攝計畫



32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