盧玉妹,來自屏東三地門大社部落,47歲。
從事紡織業與全職家庭主婦,育有吾浪、山谷兩子(19.15歲),目前與先生、媽媽一同居住在大社部落。與妹妹一家人經營著野地食房 - 答路本浪。
<tjarupeljan是屏東大社的排灣家族族名,也是風災後願意留在傳統領域服務的其中一戶,為了讓部落每個人聚在一起吃飯聊天而建立共食空間,並期待自己是感受與紀錄每件傳統大小事的學習者。>-------野地食房 - 答路本浪。
從都市到原鄉
從高中時期就認識先生—武棟,像大多原住民一樣,高中畢業後在外地讀大學,爾後落地生根。以為會一直在都市生活打拼的兩人,因為結婚後老大的出生而起了變化。由奶奶在山上帶大的老大,小學一年級在學校的生活很不快樂。正襟危坐的教室與文靜的氛圍,讓天生好動熱情的他被視為異類。在同學家長的抱怨下,兩夫妻決定讓他回到山上,那個屬於他的大自然教室,開心長大。因為這個機緣,武棟哥辭去工作,賣掉白手起家賺到的車房,帶著家人回部落耕耘。
第一年就遇到莫拉克風災
返鄉第一年,就遇到了莫拉克風災,部落是重災區,一家人被迫下遷到龍泉市區居住一年。但天災並沒影響他們返鄉的意願,反而更堅定他們重新整頓部落的意念。
返鄉後找回家族傳承的四片農地的他們,每天下田整土,將參雜的板岩挑出,定期維修田間石板牆。花生、小米、芋頭、地瓜、樹薯、咖啡都是玉妹家常有的作物,每到收成期間,一家人睡在農田,守著作物是常有的事。一片田的芋頭收成可以吃半年,但一夜之間被山豬、臺灣獼猴全吃光,是常有的事情。看似趣味的農耕生活,其管理與耕種上還是充滿挑戰,每每考驗著他們的農耕技術的,是瞬息萬變的大自然。
全家一起工作與生活
回到部落就是回家
玉妹的答路本浪開張後,經濟上沒有太多的起伏。原本高雄都市的生活月收入約2-3萬,生活收支上可以平衡,且小有儲蓄。回到部落後,答路本浪收入補貼到日常耗材的採買與油錢上,自給自足減少了日常開銷,生活收支與都市生活時相距不遠。
至於居住環境,玉妹認為山上的居住品質很棒,不輸給都市。回到部落就是回家,山上有自己的運作模式,是無法用平地的生活機能衡量的。即使有瓦斯,他們依然習慣用燒柴煮水;即使有烤箱,她們依然保留窯烤的技術。當現代技術取代傳統工藝,得到的是方便省時,失去的卻是柴香與自然永續的精神。唯有尊重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時,別人才會尊重妳。也因為這樣,親手砌石板牆、彎腰農耕守夜、燒柴煮水、自給自足等文化,不會被現代的洪流淹沒。
找回傳統農耕的永續
從前從前,部落森林植被豐富,裏頭是無盡寶藏,每到晚上就像夜市般熱鬧生動。玉妹小學時,怪手開進來了,後山被砍光了,留下一片的相思樹純林,不能耕作,也不能利用,生態多樣性銳減。鳥獸出走了,野蜂也飛走了,水保法限制山坡地使用,祖先的梯田耕種在外來政府的政令下變成違法的事情。這些法律,與山上的原鄉,就像是兩條平行線一般,沒有理解,更沒有尊重。現在的答路本浪,要找回傳統農耕的永續,跟生態多樣性。
低收入戶,是現代社會創造的名詞。錢,只是個媒介。若生活自給自足,身體健康生活無憂,怎麼被錢綁住,被社會貼上低收入戶的標籤呢?入境隨俗,反璞歸真,充實豐富的生活是不能以錢相提並論的。能像玉妹一家,在法律層層限制下堅持回部落耕耘的人,是少數,也是值得尊重與欽佩的。
採訪、攝影:黃泓諭
Comments